发布时间:2023-09-29 00:00:00
师从齐白石、李苦禅
经邵惟介绍,王旦东加入了“剧联”组织。在“剧联”,王旦东曾与邵惟一起导演过话剧《怒吼吧,中国》;与著名话剧演员白杨同台演出过抗日话剧。在“剧联”,他承担着许多工作,有时在同一出戏里他要分别扮演几个角色,往往是卸了妆又化妆,演完青年又扮老汉,话剧演完又上台独唱;舞美设计、布景绘制等工作也由他兼搞。不论干什么,他都以满腔的热情,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。他经常诙谐地对同乡说:“戏演了几台,可是肚子仍没有个交待,紧紧裤带又过了一天。”
1932年3、4月间,经反日大同盟成员介绍,他谋得一份到北平朝阳大街“私立北平美术学院”图案系任教员的工作。王旦东自幼喜爱美术,但没能进过美术专科院校的门,没能正规、系统地学习过绘画艺术。有幸结识了名画家王悦之、齐白石、李苦禅等,在名师们的指导帮助下,他刻苦钻研勤学苦练,全面掌握了素描、国画、水彩、图案和版画的基本要领,凭此关系得到了参观故宫博物院的免费券,几乎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到故宫学习、参观,从各种精美的展品中吸取中华民族传统的美术和美学知识,扎实并巩固好绘画基础,一直持续了两月之久。在任美术教员期间,他创作出了一批相当有水平的美术作品。其中图案画《北平两极风光》、国画《北平前门外即景》等,先后被选送到莫斯科和巴黎展出,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和赞赏。他还应邀为“左联”刊物《北平文学》第一期设计了封面。
1933年暑假,学校里剩下一些有家难归的外地穷学生,王旦东将他们组织起来,画了大大小小几十幅宣传画拿到北平的小胡同里展出,揭露“九·一八”事件真相,抨击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,宣传马占山在黑龙江的抗日事件和“一·二八”十九路军英勇抗日的事迹。画展宣传了抗日救亡的思想,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,引起了强烈的反响。1933年,王旦东与郭宽谅等合作,编辑出版一本《鞭儿》画报,以漫画形式鞭挞时政,宣传抗日。但没出几期即被反动派查禁停刊。1934年冬离开北平到青岛养病。在青岛期间,他曾自编自演了讽刺话剧《万家生佛》,编过长篇大鼓书《孟姜女哭倒长城》,揭露国民党抓兵虐民的罪行。为此,他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迫害,丢了饭碗。1935年2月,王旦东辗转到江西滁家埠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当音乐、美术教员。他利用教学的机会教学生大唱革命歌曲,用歌声作武器武装学生。结果因为学校当局不容,半年后又被解聘。
与茅盾、曹禺的交往
1936年3月,受尽颠沛流离之苦的王旦东,回到阔别近10年的昆明。应聘担任了云南省教育厅艺术专员。李家鼎等同志一道组织起昆明第一个群众业余歌唱团(民众歌咏团前身),创作了抗运日货的《码头力夫曲》。筹办昆明艺术师范戏剧科和“金马剧社”,主持“金马剧社”的工作并一直兼负影剧科舞美教学任务。抗战爆发后,王旦东在“金马剧社”导演和参加演出了进步话剧《国家至上》《夜光杯》《凤凰城》《黑地狱》《姊妹花》《飞将军》《钦差大臣》《血洒芦沟桥》《九一八以来》《人肉贩子》等多部大型话剧,还带着广场剧《放下你的鞭子》《难民曲》《当兵去》等剧目深入农村、小集镇为农民演出,把进步的内容带上了舞台,给昆明的话剧舞台注入了勃勃生机。特别是他独特的导演手法和舞美风格,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昆明话剧运动的发展。著名作家茅盾当时到昆明,看了他们的几场演出后,在当时的《云南日报》上发表文章,高度称赞了他们为话剧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艰苦努力,还向当局呼吁要建盖小剧场,为戏剧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。
1938年,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云南分会成立,王旦东被选为该会负责人之一。他发动戏剧界人士,组织义演,为前方抗日战士募集寒衣、物品,他日夜操劳,四方奔走,尽了最大努力,使义演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成效,积极支援了抗日前方。同年夏天,戏剧家曹禺从四川辗转来到云南,出现了昆明戏剧界少有的一次大联合,王旦东积极参与联合排演了《黑字二十八》和《原野》两台大型话剧。《黑字二十八》巧妙地让观众自然地融入剧情中,演出把舞台情景与现实生活、舞台人物和现实人物有机地结合起来,戏中串戏,其中的敌我双方格斗场面台上台下打成一片,其真实、激烈的场面,激发起场内观众的观剧热情,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。此剧一上演便轰动了整个春城。王旦东在参加导演工作的同时,还分别在两出戏中饰演了角色。
编辑:巢艳仙
审核:朱继明